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从梁启超“打包票”到百万人报名“国考” - 看看网
看看网 - 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 - 文学 - 从梁启超“打包票”到百万人报名“国考”
从梁启超“打包票”到百万人报名“国考”
2009-12-8  作者:廖保平  阅读:  
   1921年10月10日,即民国十年“双十”节,梁启超在天津有一个讲演,讲“辛亥革命之意义”。
  在谈到“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时,梁任公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与信心,这是他从中华民国的“黄金十年”中,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组织、经营、技术、教育等等方面都看到了巨大的进步而生出的。
  在教育方面,他举例说:“从前的普通观念,是想做官才去读书,现在的学生,他毕业后怎么的变迁,虽然说不定,若当他在校期间,说是打算将来拿学问去官场里混饭吃,我敢保一千人里头找不出一个。”
  在梁任公看来,以上情形“十年前却断断不会有的”。有趣的是,梁所打包票断断不会有的事,经过了近一百年的轮回,恰恰出现了。事情放到现在,恐怕谁也不敢说这话:若当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说是打算将来拿学问去官场里混饭吃,我敢保一千人里头找不出一个。
  看看近年愈演愈烈的公务员报考吧,10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昨天结束,截止24日零时,一百三十五万人通过资格审查,轻松突破去年一百零五万的纪录,创造了历史新高,今年的总体竞争也可称是“空前惨烈”。
  2008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八十万,2009年突破百万,达一百零五万,2010年创造一百三十五万的历史新高,仅从这三年数据看,报考人数直线上升。
  一百三十五万考生竞争九千二百七十五个岗位,其中仅有一万五千五百二十六人将走向公务员岗位,是八十六比一的录取比例,相对于高考二比一、考研四比一的考录比,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被称为“国字号第一考”并不为过。根据权威人士透露,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六百三十一万人,假设一百三十五万考生中,七成是当年的大学毕业生的话,按比例计算,十个大学生之中,就有一人打算到官场里混饭吃。
  从一千人没有一个想去官场里混饭吃,到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想到官场里混饭吃,倘若梁任公再世,不知道要作何感想,不知道他还敢不敢打那么大的包票,也不知道他对于中国还会不会再有那样的乐观与信心。就我等难望梁任公项背的人看来,也要做摇头无奈状,徒叹昔非今比。
  梁任公所说的“十年前”是封建皇权专制的时代,是官本位的官僚社会。在那个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官僚,读书人最大的出路、最大的期望、最大的成功、最大的荣耀,就是通过科考,一举成名天下晓,捞个一官半职。读书是为了做官,想做官就要去读书,是从前的普遍观念。
  现在这种观念又轮回了,这是因为虽然“马甲”有很多件,比如改革开放时代,比如市场经济社会,但内核——“官僚社会”,在一些人心中仍然没有改变。
  从表面上看,工作体面、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是吸引人们去官场混饭吃的主因,但我们有没有分析过,为什么公务员的体面性、稳定性和保障性要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公务员的体面性源于一贯的社会评价——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和传统的文化精英心理——治国平天下;公务员的稳定性和保障性除了随着财政的持续增长可以“水涨船高”外,转型社会的人人自危和市场经济的变化莫测,让人承受心灵的恐慌与撕裂,稳定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而公务员恰恰符合这一追求。至为关键的是,政府的执法权几乎不受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制约,一个掌控着公共资源和话语权的“人”,又不受有力的约束,在利益分配上“偏心”地为自己谋点好处不是很容易的么?何况就业如此困难,更多的人想去官场混饭吃,理所当然。
  当受过系统知识训练的精英不是进入市场去创造财富,而是争相涌向分配财富的官场,肯定无助于一个社会总体财富的创造与积累。而且,有多少棱角分明、才华独具的人在官僚体系里被磨得圆滑不堪、庸碌过日,在温水中被抹杀?没有人统计,这是人才的双重损失。
  当年,梁任公一定是从青年人不愿意拿学问去官场里混饭吃,而感到千年的官僚社会被摧垮了,看到了新社会的希望,才敢打“千人无一”的包票。可惜未来难以假设,他无法透视历史。只是,今天的我们再来看梁任公的包票、乐观与信心,真是思潮起伏,嗟叹复嗟叹。
   【原载2009年10月27日香港《文汇报》本刊有删节】
【版权声明】 以上《从梁启超“打包票”到百万人报名“国考”》之图文信息归《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所有。未经《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60.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